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2021/4/30
4月27日,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中国版权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出席论坛并致辞。
阎晓宏表示,版权保护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版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版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版权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版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成知识产权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侵权形式、手段逐渐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的特点,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既要加强司法行政等多方面的保护,也要发挥科技在版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数字版权保护的难点在于确权难、取证难及维权成本高,所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科技手段,去保护原创者的智力成果。去年中国版权协会推出了“中国版权链”,为会员单位和权利人提供了版权存证等全流程服务,旨在通过科技手段降低维权难度和成本,让原创者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有效打击侵权行为,促进数字内容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版权权利人和相关企业要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对版权保护的作用,拥抱科技化版权治理新模式,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在发言中说,版权要实现价值转换,版权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技术作为内生动力,不断推动版权保护制度完善,为版权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技术在工具应用层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在版权保护场景的创新应用,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在版权确权、授权、维权领域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在版权管理领域更多应用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为版权高质量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王野霏表示,“十四五”期间应该重点研究科技创新与版权的关系,这也标志着我国版权保护进入到创新发展的最前沿。《著作权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科技革命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广大企业则是重要的推动主体。“我们有责任推动版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共同推动版权产业繁荣发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任李鸣、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代理总干事周亚平、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丛立先、腾讯云区块链产品总监秦青、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张连勇、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副院长任常锐等就版权科技创新主题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