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往无前,期刊社民主党派人士奋勇争先

创建日期:  2020/03/19  王婧   浏览次数:   返回

疫情期间,期刊社在学校党委、出版社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集群化、统战优势,团结各方力量,众志成城,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统战力量。

期刊社目前共有9位民主党派人士,包括7位民盟盟员和2位致公党成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紧密团结在党旗下,凝聚统一战线抗击疫情的向心力。

期刊社社长秦钠作为民盟市委常委、上大委员会主委,带领全社人员,根据市政府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及校党政办的通知要求,迅速建立多级联动工作机制,防控、出版两手抓,并主动融入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她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守学术传播阵地。抗疫期间,更加严格筑牢员工坚守意识形态的舆论主线,持续打造品牌期刊,提升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

致公党党员韩伯顺、民盟盟员吴领叶均为《运筹学学报》编辑部成员,疫情期间,《运筹学学报》已组到四篇有关抗疫的文章,为当前和今后的疫情防控和防治提供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支撑。在主编、编委和审稿专家严格高效的评审后,已有两篇文章可以录用。为使文章尽快与读者见面,韩伯顺、吴领叶二人不畏疫情,克服一切困难,夜以继日地进行编辑加工。在印刷厂无法编排的情况下,韩伯顺充分发挥老编辑的优势,熟练使用LaTeX软件进行编排,大大加快了学报的编校速度,充分保证了学报的编校质量。韩伯顺同志编校等各项精湛的业务,再一次完美展现了学报编辑部“定海神针”的作用。吴领叶和韩伯顺分别是编辑部新老编辑部主任,两人默契配合,最后两篇文章均顺利在学报第一期出版。这两篇文章线上出版后,同时在学报的微信公众号隆重推出,作者看到后,称赞学报编辑部真是“火箭”般的速度。两篇论文的微信推文受到了广大运筹学者的关注,短时间内阅读量达1400多条,得到运筹通讯等其他微信公众号的转载。

《中国运筹学会会刊》编辑部主任张济明作为民盟盟员,参加上大民盟社情民意工作团队,撰写“关于新型冠状肺炎防控的几点建议”,通过市人大代表提交每日代表建议汇总小组,积极建言献策。疫情期间,她带领编辑部成员不间断地对期刊进行线上宣传,即使过年期间也坚持工作,将期刊近年发表的文章按学科分类后精准推送。疫情并没影响她们工作的热情,她们依然坚持提前在线出版文章,有的明年甚至后年纸版刊出的文章已经在线出版,还不断通过邮件和微信进行线上推广。最近,期刊将要隆重推出的袁亚湘院士亲自撰写的综述论文《流形优化简介》,篇幅长达50页,她和编辑部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在编辑校对过程中一丝不苟,一边看原文,一边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记录,力求呈现给读者一篇完美的综述论文。

民盟盟员沈美芳和段艳芳均为《自然杂志》编辑部成员,在疫情期间,两人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沈美芳副编审是上海期刊审读组专家,精于编校。2020年第1期杂志由沈美芳担任执期编辑,面对疫情带来的办公困难,沈老师用居家办公、线上办公的方式与印刷厂及时对接,并保持一贯的认真,保证了杂志的编校质量和出刊的如期进行。沈老师谦逊地表示:“我们就是一颗小螺丝,踏踏实实发挥好一颗螺丝的作用就是我们的价值。”编辑部段艳芳副主任注重追踪科研热点策划组稿,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研究热点,她及时向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专家约稿组稿,请其介绍该病毒的进化来源和致病机理等大众关心的内容。目前该文章已经如期到稿,正处于编校阶段。文章拟刊载于《自然杂志》2020年第2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李孝弟同样是民盟盟员,作为学报社科版的资深编辑,业务知识扎实。疫情期间,已带领编辑部成员完成第2期编校并付诸印刷,进入第3期紧张有序的编校工作中。李孝弟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善于分析研究相关政策,近期尤其关注疫情相关文章,对文章能够进行审慎甄别。同时,他与编辑部成员共同精心策划专题文章,对跨学科栏目进行主题策划,积极协调问题,确保文章各类线上宣传意识形态方面零失误。

《先进制造进展》(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姜春明作为民盟盟员,参加上大民盟社情民意工作团队,撰写“关于设置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项目的建议”,为科技期刊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疫情防控期间,在主编的带领下,她与编辑部成员一起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20年第1期的期刊出版,目前第2期稿件的编校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同时,她和编辑部成员一起积极宣传推广期刊热点文章,包括通过科睿唯安实施邮件精准推送、公众号等方式推广。3月初期刊微信公号发布的《第十四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20)一号通告及征文通知》,截止目前该文阅读量已经过千,期刊也作为该会议的合作期刊之一,这也必将提高期刊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与国际能见度。

致公党成员丁译是《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英文)》(CAMC)编辑,在致公党上大宝山支部的牵头下,她积极响应致公党上海市委的倡议,通过支部微信群,在第一时间捐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疫情期间,她克服家庭困难,加班加点、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保质保量完成期刊出版任务。为使稿件按期出版,并保证所有录用稿件尽快上线,期刊校样流转全部转为电子版,并通过邮件、微信、电话等方式与作者、专家、Springer出版团队保持良好沟通。目前,该刊2020年6月第2期已在SpringerLink集结成册,比纸刊出版时间提前了3个多月。围绕期刊社“媒体融合发展”“扩大上大期刊国内外影响力”等工作目标,疫情期间,CAMC编辑部不间断更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并在2月中旬通过精准推送服务,向国内外1万多名专家推送Fractional Derivatives and General Nonlocal Models专辑,获得良好反响。截至3月11日,CAMC所有在线论文总下载超过3万次,总被引达19次。同时作为期刊社信息化研究团队成员、上大期刊屋志愿者、宣传员,她通过线上方式积极参与新一年的工作。

疫情期间,期刊社民主党派人士积极投身学术期刊出版各项工作,大家携手共进,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上一条:上海大学期刊社8种期刊编校质量检查成绩优秀

下一条:集约化刊群全方位战“疫”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三号楼二楼   联系电话:021-6613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