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刊社贯彻执行学校《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及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等相关事项的通知》,结合目前防控形势及实际情况,建立多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出多项在线出版举措,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坚持内容为王,主编前线组稿
《中国运筹学会会刊》编辑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再倡议:让科学精神家精神光耀时代 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2020年3月出版的第一期不仅没有延期拖期,还提早1个月在线出版。最近将要推出一篇长达50页的文章——《流形优化综述》,这是由主编袁亚湘院士与他的研究团队,包括北京大学文再文教授和户将博士、中国科学院刘歆研究员在内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流形优化的内蕴结构、最优性条件和数值算法,同时也介绍了流形优化理论的一些最新进展,为计算和应用数学、科学工程、机器学习、物理和化学等领域中研究流形优化的学者提供了系统而宝贵的理论支撑。袁亚湘院士身兼数职,担任国家科协副主席和政协常委等重要职务,去年还出任了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应用数学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他百忙之中亲自为刊物撰文实属难得。
为了让文章尽快与读者见面,《中国运筹学会会刊》编辑不畏疫情,潜心工作,经编辑与Springer出版编辑、系统管理员、排版人员等多方人员多次联系,最后签订OA出版,以便更多的广大学者能够从中受益。在编辑校对过程中,为了做到精准校对,编辑同时使用两台电脑工作,一台看原文,一台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记录。通过整整三天的阅读,才做出第一版校对。编辑面对每个符号都仔细推敲,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多次因晚上激烈讨论而引起了严重的失眠,但并不能影响她们作为期刊人的认真负责,本文目前正在二校之中,期望早日交给广大学者一篇完美的综述文章。

《运筹学学报》紧跟当前形势,在主编胡旭东的率领下,就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很多重要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对涉及到了运筹学及相关领域的多个应用基础学科和交叉研究方向进行组约稿,现已组到四篇有关抗疫的论文,相关编委正在处理,为当前和今后的疫情防控和防治提供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支撑。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在主编贾磊磊的工作部署下,编辑部紧急决定在新年刊物中结合刊物的专业属性,增加一篇疫情期间的相关文章。最终在2月18日,在杂志执行主编黄望莉老师的邀请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专家学者们针对疫情期间我国电影行业的“新现象”“新格局”展开线上对谈,包括针对疫情期间影片《囧妈》的线上放映等诸多观点,对谈时间约为二个小时。该篇对谈文章预计刊登在2020年的第一期杂志。

《应用科学学报》在主编王廷云团队带领下,一直以质量为第一要务,严控内容质量、形式质量。受疫情影响各高校暂缓开学,作者在各自校内投稿审批时间大大延长,这也对该刊自来稿数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冲击。针对这一情况,主编及时部署,转变工作方式,由各栏目分管副主编带队,以当前热点和重大方向为目标,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向各高校知名专家约稿,编辑部积极响应,全力配合,线上多群齐开全面协调工作。
二、及时调整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党政班子每周例会如期进行
自2月17日起,出版社党委书记曾桂娥、副书记陈丽莉与社班子成员一起,每周一召开线上党政联席例会,围绕疫情防控措施、期刊出版事项等展开讨论,并传达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学校的会议精神,通报各刊出版进度及近期工作情况等。会议及时汇总情况,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反映,协商解决。
行政工作部门建立周报机制
期刊社行政人员通过召开在线语音会议,积极做好3月2日后工作开展方案,制定工作预案。期刊社办公室、技术编辑室、发行室等行政部门积极梳理本部门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工作的情况。从3月2日起,行政部门每周五汇总本周工作进展形成行政工作周报,一并纳入期刊社周报中。行政工作周报机制的建立,是疫情防控期间期刊社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多项举措之一,为增强刊、社之间密切沟通与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息化团队召开线上工作会议
期刊社信息化研究团队采用 ZOOM线上会议方式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期刊社社长秦钠、副社长刘志强,计算机学院刘炜老师,期刊社信息化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会议。会上,刘志强副社长就各刊在富媒体出版中的尝试、已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未来展望与大家展开讨论。抗“疫”期间,期刊社的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关注同行平台,增强管理平台的建设,增强刊刊之间、刊社之间的互助支持,进一步提升期刊传播质量与效率。
上大期刊屋召开线上工作会议
上大期刊屋召开在线工作会议,近10位期刊屋志愿者参加会议。主要讨论了疫情对2020年期刊屋工作的影响,对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并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工作举措。期刊屋志愿者们一致表示,在抗“疫”战线上,我们将牢记期刊社“自强不息,守刊有责,精益求精”的社训精神,始终与学校、期刊社团结一致,在疫情防控关键期,抗“疫”不误工作。
三、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高质量出版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English Edition)编辑部严巧赟在孕晚期仍坚持在家办公,克服身体不适,坚持完成AMM编辑部每个月紧张的出刊任务。从收稿、送审、排版、编校直至稿件出版,任务繁重,但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工作,确保期刊保质保量的出版。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编辑部王宁在疫情最关键的2月份,自身已经进入孕晚期的情况下,积极配合编辑部按质保量完成2020年第一期稿件编辑出版工作、网上稿件送审等工作。同时她还负责AiM微信公众号的发布工作,于2月14日又发布了《上海大学运用3D打印技术紧急制作防护用具》一文,利用自媒体力量体现上海大学在抗疫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该文章被上海康复联盟公众号转载报告。
《自然杂志》通过居家办公、线上办公的方式来完成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编校等各项事宜。为了便于时效性较强文章的快速上线,更好地服务读者和作者,《自然杂志》编辑部与中国知网签订协议,开通了提前在线出版。编辑部针对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热点积极策划组稿。早在2月初,编辑部就在编委的推荐下向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约稿,请其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概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目前文章已经到稿,作者综述了近期发表的有关SARS-CoV-2进化起源与致病机制的研究,着重探讨了病毒进化起源的发现过程与刺突蛋白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最后对SARS-CoV-2相关的未知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拟刊载于《自然杂志》2020年第2期。
《社会》工作编委会、《社会》编辑部、CJS 编辑部初步计划于6月举办“社会-CJS 学术论坛之第九届社会理论工作坊”,鉴于当前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国乃至世界民众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心理的广泛和深层影响,本届社会理论工作坊拟特设置“社会风险”专题。
在这场战“疫”中,期刊社充分发挥集约化刊群优势,不断创新期刊管理机制,以群带刊。全体期刊人坚守信念,不论线上线下始终团结一致,不断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