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尚烨 来源:中国出版网
5月16日至20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宣部出版局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数字出版成果展在会展中心4号馆开幕,成为今年媒体融合•新闻出版馆的最大亮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上海市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等领导同志分别参观了成果展。
首次对数字出版全方位梳理与分阶段解读
本次"数字出版成果展"展览共十二个单元,集中展示了我国数字出版的四个发展阶段:一是以模拟信号传输为特点的起源阶段;二是以印刷技术革新、数字信号传输为特点的奠基阶段;三是以互联网技术引领应用为特点的多元发展阶段;四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多元媒体形态整合为特点的融合发展阶段。
从1958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张转10寸密纹唱片《黄河大合唱》,到2016年荣获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的酷狗智能音响,从1979年7月27日北京大学王选率领团队成功输出的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到1987年5月22日世界第一张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经济日报》,再到今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带来的形式多样的媒体融合产品,展览充分运用文字、图像、音视频、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党和国家对数字出版的关心指引;全面展现我国数字出版在顶层设计、发展路径、模式探索、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立体化呈现中国出版业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影响下,从存储介质、读取设备、阅读终端,到出版流程、印刷技术、营销模式等方面的迭代演变,彰显了中国出版业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非凡历程。
融合发展区亮点纷呈
此次展览的四大展区中,融合发展区最为重要,占地也最大。
融合发展展区内精心安排了四个展项内容,即内容融合、技术融合、行业管理和产业融合。展区借助手机终端实物、高清视频、互动等形式,全面展现十八大以来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如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Language Box•语言盒子、上海栗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核桃书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司南君"机器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工社考试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AI艺术拍照装置(4Dart)等。
在"互动体验区"中,还特别为参展观众带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天宫"VR体验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卫3D 解剖学"VR体验,观众只需戴上VR眼镜,握紧手柄,即可进入到流畅、超高清的虚拟场景,开启不一样的娱乐体验。这一系列的匠心展品均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数字出版企业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融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