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指引下编辑转型的思考

创建日期:  2016/07/24  王婧   浏览次数:   返回

信息来源:中国出版网 2016年07月14日 15:53:0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信息题目:知识服务指引下编辑转型的思考
 
赵 峰(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自2005 年提出"数字出版"以来,先后经历概念"炒作"、试验摸索和全面实施几个阶段。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快速向网络化转移,对数字出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政策导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征集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技术扶持单位的通知》等,这些文件均围绕出版业转型、技术升级和服务模式创新展开,为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指明了方向。但面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工作是系统性的,既涉及机制改革,又要有管理创新作保障,还要以业务模式重构为基础。
 
  在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过程中,作为图书编辑,应该在以下4个方面提升理念和认识,转变工作内容和模式,进而实现自己职业目标和追求。
 
  用户至上
 
  编辑要由服务读者向提升用户价值转型
 
  在传统出版中,一名优秀的图书编辑必备较高的科学与文化素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她)秉承"读者为中心"的职业理念。选题策划源于对读者需求的深入分析和洞察,由此出发精心设计出图书惠及读者,通过这种良性互动实现编辑与读者价值的共同提升。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征,反过来要求传统的主流信息传播组织或机构作适应性变革。对图书编辑来说,则需要由原有的单一纸质出版向专业数据库、教学资源库等产品形态转型,通过对知识的碎片化加工和语义关系构建形成可重复利用的知识体系。而这些变化能否成功,关键依然在于是否来源于需求、抓住了痛点,本质上与"以读者为中心"相通,不同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和内容宽泛许多,由原有的面向读者向面向用户扩展。所以,我们的服务理念也应相应向"用户至上"转移。
 
  资源为根
 
  编辑要具备资源聚集和增值优化能力
 
  知识服务(Knowledge-based Services)是从大量隐性和显性信息资料中,依据人们的需求将知识提炼出来,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客户问题的工作,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级信息服务。由此概念可见,资源是核心和实现服务的根本。对于出版机构和编辑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作者资源、读者资源、内容资源等,且这些资源还在不断扩大和增值。面向知识服务的目标定位,我们依然应重视资源的凝聚及其质量提升。唯有如此,我们的服务才有"料",也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进而在共赢中谋求持续发展。
 
  产品设计为本
 
  编辑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
 
  在信息大爆炸环境下,人们更关注哪个平台或渠道能快速提供科学可行的答案。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优势,从多源异构、海量、开放的文本中准确地提取各种知识组成要素,是知识获取的关键。强调系统性、权威性、科学性和深入性,这是互联网搜索引擎、互联网百科所缺少的,但却正是出版机构擅长的知识组织和服务领域。基于需求导向的知识服务框架下,我们的产品将超越纸介质的单一形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多功能化特征,以满足用户知识获取体验、价值提升、问题解决等个性化要求。这对编辑业务模式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由原有的成果发布向碎片化知识梳理、关系构建转变,即既要重视产品的遴选与规范,更要注重其功能化、便捷性设计,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和新技术传播能力。基于已有资源优势和用户分析,例如,建筑工业出版社针对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研究人员等群体,推出了涵盖建筑图书、建筑图库、考试培训、标准规范、教育在线和工具书在线等6项在线服务的"中国建筑出版在线"(CabpLink),科学出版社面向一线科研人员、教师、医疗工作者推出了"科学在线"(ScienceReading),这些转型工作编辑均参与其中,为打造知识服务产品作出了贡献。
 
  技术为翼
 
  编辑流程和工作模式再造的动力之源
 
  从其发展历史看,出版业也是技术驱动型的行业之一,技术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带动了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从毕升的活字印刷到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问世,乃至近些年印刷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元素始终是出版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源动力。只是在出版流程中,编辑核心工作——内容遴选、规范和优化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模式更新缓慢。
 
  事实上,从转型较为成功的出版机构或媒体来看,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及社交类应用均为知识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提供了动力支撑。新的信息技术在获取用户需求、产品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营销能力提升等方面为编辑提供了更大施展空间。依托技术平台,编辑可在知识服务生态链中实现更高价值。技术就如同鸟之两翼,可为出版机构和编辑向知识服务成功转型插上腾飞的"翅膀"。
 
  所以,编辑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全面的用户需求分析,依托知识服务平台,重构知识体系,助力知识创造,在新的知识产业链中谋求价值提升和品牌再造。
 

上一条:上海市期刊协会第四届第一次会长办公会召开

下一条:关于开展“2016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遴选活动的通知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三号楼二楼   联系电话:021-6613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