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科艺交融之美——林凤生编审跨学科解读世界名画

创建日期:  2017/11/07  王婧   浏览次数:   返回

       世界名画中的乾坤,见仁见智。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赏画角度,充分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之美。上海大学期刊社《自然杂志》编辑部林凤生编审,多年来对绘画与自然科学直接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跨学科研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有《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等专著。
       2017年10月30日,应上海大学老教授协会的邀请,林凤生编审在延长校区第三教学楼会议室作了题为《跨学科解读世界名画》的讲座。著名美术史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耀昌教授主持了该讲座,上海大学原副校长龚振邦教授等80余位教授参加了该讲座。上海大学老教授协会寓"学"于"乐",自2013年起开设有"乐乎沙龙"讲座。林凤生编审为第16位此讲座的主讲人。
 


图 1林凤生编审作题为《跨学科解读世界名画》的报告

       林凤生编审讲到,从名画中可以鉴别出"画中人"的健康状况。例如,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中的米开朗基罗膝盖肿大,是尿酸过量引起的,而这是肾结石患者的一个典型症状。又如,达•芬的画作《蒙娜丽莎》因神秘的微笑迷人倾倒众生,仔细看可以发现她双眼的内眦各有一块小小的凸起,即黄斑瘤。从科学的角度看,蒙娜丽莎的胆固醇超标。林老师还讲到西方绘画大师常常从自然科学里获取素材,其画作常常利用到神经科学的一些原理。例如,达利的名画《贩卖奴隶市场与不明显的伏尔泰半身像》明显地利用了神经科学中的双岐原理,使画面扑朔迷离…
 
 


图2 林凤生编审解读《雅典学院》《蒙娜丽莎》等世界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林凤生编审的讲座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绘画艺术结合,引起来与会教授兴趣,得到了一致的好评。直到讲座结束,大家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上一条:一沙一世界——“自然论坛”第十三讲•杨守业杰青漫谈海洋与地球科学

下一条:中南大学出版社、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来期刊社调研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三号楼二楼   联系电话:021-66132736